金相制样过程中通过浸蚀得到金相组织的原理是什么?

为什么通过浸蚀可以看到金属的晶界?是因为相对于基体来说,晶界更容易被腐蚀吗?那么为什么晶界容易被腐蚀呢?是因为晶界的成分与基体不同吗?

相关回顾:合金工具钢浸蚀方法

金相观察中的化学浸蚀现象

金相试样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多种多样,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方法:光学法、化学( 或电化学) 法和物理法。实际操作过程中,最常用的金相试样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是化学浸蚀法,最常用的化学浸蚀剂为4%的硝酸酒精溶液。

传统观念认为纯金属与单相合金的浸蚀纯粹是一个化学溶解过程,即磨面表层的原子被溶入浸蚀剂中。在溶解过程中,由于晶粒与晶粒之间、晶粒与晶界之间溶解速度的不同,组织就被显示出来。浸蚀剂首先把磨面表层的非晶形层溶去,接着就对晶界起化学溶解作用。因为在晶界上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较差,位在晶界上的原子具有较高的自由能,所以晶界处较易浸蚀而呈沟壑。试样经过晶界浸蚀以后,在显微镜下已显示出纯金属或固溶体的多面体晶粒,见图1。

晶界浸蚀

图1 晶界浸蚀

若使浸蚀继续进行,则浸蚀剂将对晶粒本身起溶解作用。金属原子的溶解多是沿着原子排列最密的面进行的,由于磨面上每个晶粒原子排列的位向不同,所以每一颗晶粒的溶解速度并不一致,而且浸蚀以后每颗晶粒都将按原子排列最密的面露出表面,也就是说每颗晶粒浸蚀后的平面与原来磨面倾斜了一定的角度。在垂直光线的照射下,显示出明暗不一的晶粒,见图2。

晶粒继续浸蚀

图2 晶粒继续浸蚀

在实际显微组织观察过程中,所观察到的浸蚀现象与上述观念有一定的冲突。为了正确认识化学浸蚀现象,我们进行了浸蚀试样分析。

Q:

为什么通过浸蚀可以看到金属的晶界?是因为相对于基体来说,晶界更容易被腐蚀吗?那么为什么晶界容易被腐蚀呢?是因为晶界的成分与基体不同吗?

A:

如果是多相组织,不同相的耐腐蚀程度不同,比如说渗碳体铁素体渗碳体不耐腐蚀。如果是单相组织,晶界处耐腐蚀性能差,因为晶界原子排列不规律,晶界能比较高。就像三不管地区比较混乱一样。

1、浸蚀可以看到晶界的原因就是因为腐蚀速率的差异。
2、晶界确实更容易被腐蚀
3、晶界一方面是有偏析,也是成分原因,另一方面是本身的结构问题。因为这里是个界面,界面本身的活性和基体是不同的。
4、同样金相腐蚀中,不同晶粒的色泽差异,也是因为腐蚀速率不同,以及暴露到表面时位于不同的晶面上(不同晶面性质不同)。
5、从本质上来讲,腐蚀,是溶液的粒子对固体表面粒子在基体上的争夺过程。   而且不是单个粒子间的相互作用,是数个溶液粒子对一个基体表面粒子的争夺。基体粒子的状态不同,分离需要的合力不同,当需要的合力小时,只需要少数溶液粒子协同作用,所以,就会反应快;反之则反应慢,

晶界的排列比较混乱,晶界能量较高。同时晶界处杂质也多,更易形成微电池腐蚀

对于纯金属及单相合金,浸蚀是一个纯化学溶解过程,晶界上原子排列混乱,能量较高,易于被浸蚀而呈现凹沟;对于两相及以上的,浸蚀是一个电化学腐蚀过程,各组成相的成分不同使得电极电位不同,构成微电池,阳极被溶解成凹坑,阴极不受浸蚀保留。

正是不同组织的耐蚀性不同,产生了凸凹,对光的反应各异,从而让我们能分辨之。

版权属于:景通仪器 - 国内领先的显微镜显微数字成像解决方案供应商
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ipmv.com/blog/2719/